本报讯 2025 年 9 月 13 日,作为 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 “服贸会”)的核心专题论坛之一,“扬帆出海・金融赋能 ——2025 中国出海企业金融生态论坛” 在北京首钢园圆满举办。论坛聚焦全球经贸格局调整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的金融需求,汇聚近 190 位政府部门代表、金融机构高管、学术专家及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跨境金融生态构建路径,为中企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论坛背景:聚焦中企出海痛点,搭建协同对话平台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复杂演变,跨境金融风险、供应链区域化、ESG 合规要求提升等挑战,对中国企业 “走出去” 提出更高要求。本次论坛以 “认知升级 - 工具革命 - 生态落地” 为核心思路,旨在搭建政府、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国际组织间的对话桥梁,推动金融服务从传统跨境结算、融资,向风险管控、属地化经营、科技融合等全链条延伸,助力中企实现从 “单点出海” 到 “系统深耕” 的转型。
论坛由服贸会组委会指导,香港商报与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国际金融创新与合作论坛组委会,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华泰财险、必达控股集团、全球商报联盟、中保新知提供支持。
嘉宾发声:多维度献策,链接全球资源
论坛现场,多位嘉宾结合自身领域实践,为中企出海提供思路。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伟指出,科技企业出海面临数据安全、资金流转、ESG 标准适配等难题,需从 “单打独斗” 转向 “抱团协作”,基金会将通过政策培训、金融资源对接、风险预警等常态化服务,助力构建跨境合作生态。
国际金融创新与合作论坛组委会主任崔勇在发言中强调,中企出海正处于 “风险与机遇并存” 的关键期,需整合 “金融 + 产业 + 国际合作” 资源,搭建复合型赋能平台。他提出,可推动人体工程学理念与跨境金融服务场景结合,优化企业出海服务体验与风险管控效率;同时依托多论坛组委会资源,为企业链接全球产业投资机会、国际合规咨询渠道,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华雨分享了京港经贸金融合作成果:
2025 年 1-7 月,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 29.7 亿美元,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50.87 亿美元,香港在两项指标中均位列首位,充分体现两地在经贸洽谈、投资互联互通领域的深度联动。
香港贸易发展局华北及东北首席代表陈嘉贤、香港投资推广署企业出海副总监赵孟岩分别介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 —— 前者强调香港可作为 “超级联系人” 与 “超级增值人”,为企业对接全球资本、人才与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后者表示将为有意布局香港的企业提供 “一站式、全链路” 服务,覆盖供应链管理、融资、风控等环节。
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ApexBrasil)亚太区代表也带来国际市场动态,其北京代表处国际专家鄂梅提到,2025 年 5 月中巴商业研讨会后,中国对巴西新增投资创历史新高,拉美市场已成为中企出海的新兴热点区域。
企业参与:实体代表响应宗旨,盼推自研产品走向世界
本次论坛吸引众多实体企业参与,荷美达(山东)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赵海州、临沂大自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勇均受邀出席会议。会后,两位企业负责人与国际文旅健康高峰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崔勇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高度认同论坛 “金融赋能出海” 的宗旨,希望借助论坛搭建的资源平台,推动企业自主研发的生物科技类产品突破国际市场壁垒,让全球消费者享受到中国创新成果,助力中国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环节亮点:高端对话 + 公益项目,多维赋能出海
在 “破局与共生:跨境金融生态的协同创新与价值重构” 高端对话环节,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原副院长王鹏主持讨论,浦发银行总行跨境金融部处长浦佳骐、浙商银行国际业务部经理陶锡铭、杭州银行跨境金融部出海业务负责人季志强、中国香港(地区)商会荣誉会长萧惠君、必达控股集团副总裁曹勐等嘉宾达成共识:中企出海需构建 “政府引导、金融支撑、企业主导、智库助力” 的生态共同体。其中,曹勐提出,中国金融机构应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跨境金融结算体系,尤其在 “一带一路” 沿线小币种国家,依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实现 “中国商品走中国结算通道、用人民币跨境支付”。
论坛还同步启动 “出海新势力” 公益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香港商报联合发起,将通过资源对接、能力培训、政策倡导等方式,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出海企业提供精准支持。香港商报北京办事处主任林彬彬现场与多家企业及行业协会代表签署合作邀约,标志项目正式进入落地阶段。
论坛成果:凝聚共识,助力中企全球化深耕
作为服贸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本次论坛不仅完成对全球经贸金融趋势的宏观研判,更针对企业出海实务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参会代表一致认为,论坛既发挥了香港连接内地与全球市场的枢纽作用,也通过赵海州与赵勇等优秀企业代表的参与,构建了 “政、金、企、研、国际” 多方联动的支持网络。未来,随着跨境金融生态的持续完善,中国企业将更高效地应对全球化挑战,实现从 “走出去” 到 “走得稳、走得好” 的深层跨越。
编辑:李晓艳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