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薪火传:徐州会战旧地寻踪,刘老庄连精神永续
时间:2025-08-14 21:36:49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本文摘要:

红色基因薪火传:徐州会战旧地寻踪,刘老庄连精神永续

为积极响应国家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号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岁穗红”实践团于2025年8月6日踏上徐州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开启了一场以追寻抗战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实践之旅,旨在用青春脚步丈量抗战遗迹,以赤诚心灵感悟先辈精神。

徐州会战旧址:于历史回响中探寻战略智慧

徐州,这座位于津浦、陇海铁路交汇处的战略要地,在 1938 年成为了中日军队激烈交锋的战场。“岁穗红”实践团的成员们首站来到徐州会战纪念馆。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定格了当年战火纷飞的瞬间;一件件斑驳的武器装备,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血与泪的历史。

实践团成员们驻足在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文物前,仔细端详,神情专注而凝重。在讲师的详细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徐州会战从 1938 年 1 月持续至 5 月,中国军队集结约 60 万兵力,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会战。(徐州人民在抗战 吴长亮供图)

讲师进一步分析道:“徐州会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战略上的成功。”实践团成员们在进一步的参观中了解到,中国军队在取得台儿庄胜利后,面对日军增兵迂回包围的态势,并没有盲目坚守,而是主动撤离徐州。这一决策看似“退让”,实则蕴含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主动撤离避免了中国军队被日军歼灭的风险,为后续的武汉会战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展现了中国军队高层卓越的战略决策智慧。

通过此次在徐州会战纪念馆的实践学习,“岁穗红”实践团成员们对徐州会战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他们深刻感受到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也明白了战略决策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实践团成员吴长亮表示,将铭记这段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展现青年担当。

刘老庄:在英雄热土上感悟无畏气概

走进刘老庄连纪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这里,是刘老庄连 82 位烈士长眠的地方,也是他们用生命捍卫尊严与正义的英雄之地。高大的纪念碑上,“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并默哀致敬。锈蚀的步枪枪管上凝结着弹雨的灼痕,残破的军旗褶皱里沉淀着硝烟的重量,这些实物与影像资料中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相互交织,在每位成员心中激荡出深沉的回响。(实践团成员致敬纪念碑 万凤颖摄)

面对全连82人集体殉国的史实,实践团成员们意识到,教科书上的数字在此刻具象化为82个鲜活生命的消逝轨迹。他们凝视着展柜中陈列的弹壳与血衣,突然理解了“以血肉筑长城”并非文学修辞,而是无数青年用生命践行的选择。这种认知颠覆了以往对战争的抽象想象,让“牺牲”二字在视网膜上灼烧出真实的印记。

在整理口述史资料时,成员们注意到一个反复出现的细节:多数烈士牺牲时不过二十出头,实践团成员意识到,历史长河中的青春面孔从未改变,变的是每个时代赋予青年的命题。当指尖抚过泛黄的阵亡通知书复印件时,有人不自觉地挺直脊背,仿佛在承接某种跨越时空的重量。

实践团成员万凤颖在笔记本中写到:“历史不是等待瞻仰的标本,而是需要激活的基因。当我们将展柜中的精神密码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才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青春光芒

徐州会战的战略智慧和刘老庄连的英雄气概,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回望历史,传承精神 吴长亮供图)

青春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岁穗红”实践团的成员们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的重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徐州会战和刘老庄连的故事,是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探寻了历史的足迹,感悟了先辈的精神,更将抗战精神的种子播撒在了自己的心田。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岁穗红”实践团的成员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让这一伟大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青春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吴长亮 芦熙媛)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