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协同赋能暑期实践 青春力量书写基层担当
2025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4 日,“清远”实践团成员深入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土城社区,开展为期 5 天的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团队以专业知识为支撑,通过五大主题活动构建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回溯历史记忆 传承抗战精神
为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实践团成员提前两周挖掘本地抗战史料,联合社区打造“微型抗战纪念馆”。活动中,纪录片里的方言讲述与实践团成员讲解的展板细节互补,还原“油桶鞭炮扰敌”等本土抗战智慧。92 岁居民陈大爷分享地下交通员亲属的故事,实践团成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同步建立“抗战记忆库”,并启动“青少年历史宣讲员”培育计划,推动历史教育常态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青少年一起听讲座 储辰嘉供图
聆听老兵故事 传递信仰力量
“七一”当天,实践团成员邀请3位不同军龄的老兵与青少年结对交流。李叔叔展示带补丁的旧军装,张阿姨讲述父亲抗美援朝时啃冻土豆的经历,王爷爷结合海军发展科普国防精神。实践团成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整理《老兵精神观察笔记》,推动社区成立“老兵精神传承协会”,设计“军地研学路线”,让精神传承从故事聆听延伸至实地感悟。
以棋育人启智 探索科普创新
针对社区青少年需求,实践团成员联合棋类协会开展五子棋教学。通过“理论+实践”模式,讲解“活三”“冲四”等战术,制作漫画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学生从随意落子到主动预判的思维转变显著,实践团成员建立线上交流群持续扩大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反思发现要按照社区居民的年龄、需求和接受习惯来设计活动,让知识更好地融入大家的生活。
图为实践团成员联合棋类协会开展五子棋教学 储辰嘉供图
触摸非遗魅力 推动文化传承
在掐丝珐琅体验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将复杂工序拆解为三步骤,设计生肖主题体验包。传承人李老师强调“守正创新”,学生们创意改造生肖造型,团队协助举办作品展览。基于活动经验,团队提交《非遗传承青春行动提案》,建议打造“非遗体验角”,让非遗从博物馆走向日常生活。
图为在掐丝珐琅体验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协助授课 储辰嘉供图
宣讲红色基因 践行使命担当
实践团成员以“情景剧 + 微宣讲”形式开展红色教育,方言短剧《红军桥》重现军民鱼水情,实践团成员结合本地劳模案例阐释新时代奋斗精神。活动展示社区志愿服务增长数据,发起“奋斗者”行动计划,协助建立志愿服务队、打造文化墙。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授小朋友学习 储辰嘉供图
此次实践累计服务居民 500 余人次,构建四大服务平台。社区党委书记评价称,大学生带来的创新思维让社区治理更具活力。未来“清远”实践团将深化校社协同,以“钉钉子”精神深耕基层实践,让青春力量在社区治理中持续绽放。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同学合影 储辰嘉供图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