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探自然:探秘动物王国,共筑生命和谐
2025年7月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启蒙课在湖北省丹江口市白杨坪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支由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满怀热情与期待,踏上了前往湖北省丹江口市白杨坪中心学校的旅程。“探秘动物王国,共筑生命和谐”科普行动如清泉般注入乡村教育沃土,来自城市的科普志愿者化身“自然引路人”,旨在以生动有趣的动物科普教育,激发乡村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谜语闯关里的自然密码
晨雾刚从树梢散去,教室里已传来阵阵笑语。“小白杨”实践团的支教队员们以一场妙趣横生的 “逛三园” 游戏拉开课堂序幕,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提出各种奇思妙想的问题,支教队员们也一一耐心解答。
“身长不到一尺长,白天睡觉晚上忙,爱磨牙齿尾巴短,搬运食物用腮帮。”当小朋友们好奇的念出这条谜语时,纷纷低头沉思,最终通过分组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答案。随着一个个有趣谜底的揭晓,现场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样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让他们在游戏中轻松学习到了动物知识,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图为小朋友们在回答问题 芦熙媛摄
支教队员特意带来了动物特征教具,详细介绍了仓鼠、啄木鸟、熊猫等常见动物的习性与特点。孩子们全神贯注,不时提出各种奇思妙想的问题,支教队员都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仿佛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科学乐园。
稀有动物中的生命启示
“大家看,这是墨西哥钝口螈,也叫六角恐龙,它拥有明显的外鳃和鳍状尾巴,非常独特且神秘。”随着支教队员的生动讲解,小朋友们的目光被屏幕上的图片深深吸引,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当听到墨西哥钝口螈能够在受损后重新长出肢体这一神奇能力时,孩子们纷纷发出惊叹声,对生命的奇迹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图为支教队员在介绍鸭嘴兽 芦熙媛摄
支教队员又介绍了亚洲貘和鸭嘴兽这两种稀有动物。亚洲貘那独特的黑白配色和鸭嘴兽那奇特的卵生哺乳方式,都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不已。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稀有的动物资源。支教队员带领小朋友们面向“守护生命共同体”举右手宣誓,稚嫩童声齐诵保护誓词,生态保护的种子在秦巴山区生根。
模型制作中的生命想象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深入地了解动物,将所学知识投入实践,团队还精心组织了动物模型创作活动。他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超轻黏土,鼓励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所学知识,创作出心中的动物形象。
图为支教队员在帮助小朋友捏超轻黏土 芦熙媛摄
活动现场,小朋友们热情高涨,纷纷动手制作起来。有的小朋友用灰色的超轻黏土巧妙捏出了可爱的仓鼠形状;有的小朋友则用工具切出了啄木鸟的轮廓,并用其他丰富多彩的黏土为其添上了鲜艳的羽毛;还有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了小章鱼的的立体模型,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动物渐渐成型,小朋友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
作品完成后,实践团还组织了一场小型的展览会,让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被大家欣赏和认可,小小艺术家们收获了无尽的喜悦与成就感。
图为小朋友们在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芦熙媛摄
在这片被翠山环抱的土地上,每一种动物都是打开自然之门的钥匙,而 “小白杨” 实践团的支教队员们则是传递钥匙的人。他们用青春作笔,以热爱为墨,在偏远山区小朋友的心田上绘制动物图谱。当城市的科普知识遇见山野的生命体验,当屏幕上的稀有动物遇见身边的松鼠野兔,教育便有了超越书本的意义——它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读懂生命的珍贵与万物的平等。“小白杨” 实践团将继续以心为桥、以知为舟,在山野与课堂之间,架起更多关于探索与守护的生命桥梁。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乡村教育发展,为乡村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让科学的光芒在乡土间生生不息,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