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运动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著名工人领袖邓中夏如是说道......
1925这一年,距离五四运动已有6年光景,中华大地上再次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景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大案造成了如此局面,使得以婉约形象深入人心的江南百姓一反常态,扛起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帝国主义的强权霸凌,同袍们势微的反抗,种种一切都在诉说着前辈们遭受的屈辱与折磨,直到无以复加,不怕事儿的中华血脉觉醒。这一年,在中国的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掀起了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在南方,以上海为中心,民众开始向列强在华的租界发起攻势。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风潮自此掀起。 在此过程中,高潮迭起,中华儿女们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援助上海失业工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高唱着《五卅烈士纪念歌》;高挂着“万众一心”“永志不忘”等字样的横幅,以不同且多样的方式,向霸权示威,为上海声援。
彼时,死伤者急需抚恤,罢工者也亟待救济,于是,苏州人民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支援上海同胞,以抚慰他们为国牺牲的一腔热忱。东吴绸厂、乐益女中等单位在领导者的组织下,开始劝募筹款,获得不菲的效果。筹款金额庞大,饱含了苏州市民的爱国情怀,与守望相助的精神。“五卅运动”后期,上海商会将部分捐款退回给了苏州,在姑苏城子城片区修建了五卅路,立了五卅运动纪念碑永志纪念。这个红色产物已然成为了苏州的红色名片,而五卅路旁的乐益女中也化身为苏州独立支部旧址,建以供后世之人学习了解。从此以后,苏州便拥有了第一个具有革命领导意义的党支部,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也将苏州历史的进程翻过了新的一页。
五卅路旁的法国梧桐与民国建筑就这样静观了百年时光,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梧桐树叶,光影斑驳洒落在粉墙黛瓦上,似乎在用自然之笔书写着什么。百年间的联系由此而生,历史从不遥远,也从未离去,百年前,前辈们用青春报国;如今,我们用奋斗致敬!(E履红苏州组 负责人:殷可欣)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旗龙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