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团队赴昆山市花都艺墅小区调研
8月底,苏州科技大学数理学院“给垃圾找个家”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为了了解昆山市居民对新实施的垃圾分类的推广程度与市民反馈,前往苏州昆山市花都艺墅小区展开调研。
在社区相关负责人杨姐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先大概的了解了花都艺墅整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点的摆放区域,并且杨姐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点的设置安排主要考虑到小区的居民的方便程度,尽最大化努力去满足不同楼栋之间的合理距离安排,类似于数学中的最短距离问题。在实地调查的前期由于刚刚到垃圾投放时间点因而还没有居民投放垃圾,小组成员向垃圾投放点管理者孙阿姨了解目前垃圾投放所实施的程度与面临的问题。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第一个回收点,成员们发现,虽然还没到六点,但是已经有居民在垃圾箱内投放垃圾了。经过半个小时的观察,实践团成员们发现,已经有很多居民养成了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但是大多数居民无法做到分类,比如在没有相关环保人员的督促下并不能准确无误的分清垃圾,这也会给环保人员造成麻烦,这也就很大程度的违背了垃圾分类思想的初心。
细心的小组成员发现,目前花都艺墅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桶分为干垃圾与湿垃圾两种,与社会上所分的种类并不一致,耐心的孙阿姨告诉我们,由于目前是垃圾分类实施的初期,如果直接一下子进入复杂的分类许多居民并不能接受,因而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先分清干湿垃圾的分类,在后期再逐渐细分化。
在第二个回收点与社区环卫李阿姨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垃圾分类目前是按照定点定时来进行的。但是对于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定点定时只能让一小步人去遵循去按部就班的操作,在其他时间段,居民照样会不按规则去倒垃圾,这也就造成了后期阿姨们的工作量。因而,李阿姨说她们目前只能以引导为主,每次有人来倒垃圾的时候她们就进行垃圾分类思想的灌输,并且让他们积极的向身边的宣传。垃圾分类出发的思想就是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有所作为。
本次的实地考查不仅让“给垃圾找个家”小组成员了解了目前昆山市花都艺墅小区垃圾分类的实施程度,也具体到某个投放点的具体操作方法,让小组成员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垃圾分类定点定时目前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日后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